|

红土地上的生命之歌 一湖南省桑植县纪委副书记钟立

来源:做党的忠诚卫士 当群众的贴心人-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典型风采录 发布时间:2023-04-26 15:04:02 阅读量:1160

红土地上的生命之歌

一湖南省桑植县纪委副书记钟立

 

桑植,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,贺龙元帅的故乡,在革命战争年代,5万多名桑植儿女的鲜血红了这块英雄的土地。今天,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又传扬着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—钟立,中共桑植县纪委副书记。

他,反腐战线上的勇士,高举利剑,筑起一道道防火墙!

他,老区百姓的贴心人,为群众排忧解难,不辞辛劳。

他,生活中的强者,以自己病残的身躯,与死神进行着殊死的抗争!

生命开给倒计时,奉献永远无尽期

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,钟立是很幸运的:出生于桑植县走马坪乡的一个贫困农家,1982年8月从湘西自治州农校毕业。回到家乡,从乡镇文书到副乡长,到县民委副主任,县纪委常委、副书记,一步一个脚印。然而,钟立万万设有想到,在他的人生盛年却经历了一场痛苦的生死劫难。更没有想到的是,他的生命会因在绝望处而获得重生。

2007年初的一天,钟立突然昏倒在办公桌上、同志们把他送到县医院进行检查治疗。鉴于病情复杂,医生建议他到省城检查治疗。检查结果震惊了所有人:慢性重症肝炎合并肝昏迷---严重的晚期肝病、肝脏已全部坏死,必须马上进行肝脏移植。活体肝脏移植手术成功率非常低,中南六省此前仅仅成功过一例。而且,医疗费用高达30万元!这么高的手术费用令钟立难以承受。

清息传来,山城震惊。组织没有忘记,同事没有忘记,群众没有忘记.小小的县城上演了一场生死大营救。时任县纪委书记舒洪波亲自出面组织为钟立募捐。捐款的人群中有干部、有群众、有企业家,也有被他查处过的干部。贫困地区的乡亲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一个纪检干部的敬重和爱戴,短短4天时间,330多人伸出援手,30万元手术医疗费用终于凑齐。县直某局一位副局长捐款时动情地说:“我曾走了错路,钟书记查过我,是他帮了我,不然我会陷得更深。我感谢他,现在他病了,我要帮他。”

2007年3月3日,手术前一天,从昏迷中醒来的钟立还在向同事交代工作:“县里的建设项目多,任务重,要抓好监督工作,还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建设环境…”3月4日,他要上手术台了,看到家人、同事、朋友焦虑的眼神,他却显得异常平静。他握着同事的手说:“我会挺过来的,我还有好多工作没有完成。”

手术非常成功,但是医生说他最多只能活10年。

刚出院不久,钟立不顾医生叮嘱、亲人劝阻、爱人哭求,要求上班。他说:“我的生命已不仅仅属于自己了,是组织的关怀、亲人的关爱、同志的关心,使我获得了新的生命。人要懂得知恩图报,活一天,就要努力工作一天!”领导为了照顾他,只给他安排轻松一点的工作。钟立说:“我希望能多做一点事情。”

来不及休息和调养就急匆匆上班的钟立正赶上县纪委召开常委会议。会议进行到半个小时,钟立额头上就已渗出大颗汗珠,顺着脸颊直往下流。同事们都劝他去休息,他说:“这么久没工作了,我先听听,了解了解情况。”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病痛,他一直参加完会议。

生命倒计时,泰献无尽期。肝脏虽然切除了百分之百,但他对党和事业的那颗赤胆却永远不会摘除。回到工作岗位的1000多个日子,他与死神展开了赛跑,除了到长沙定期检查的时间,他都以极 度虚弱的身体工作在第一线。

——他严把案件审理关,认真梳理每一个证据,仔细翻阅每一份案卷,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,甚至是标点符号的错误。出院上班后的1000多个日子里,他指导审理了200多件案件。

——他狠抓干部作风督查,加强经济环境治理。先后到全县39个乡镇(场)、170 多个县直单位,帮助排忧解难,让全县30多项重点工程相继得以顺利开工建设。

——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,作为纪委分管领导,他以自己病弱的身躯,忍受着崎岖山路的颠簸之苦,跑遍了全县 39 个乡镇(场),走访了数百名党员。在他的指导监督下,全县没有发生一起贿选案件。

他是有情儿郎,更是党纪卫士

没有高大伟岸的身躯,甚至体力羸弱难支,但钟立却是一条硬汉。

在纪检这个岗位上,人们见识到的是他的铮铮铁骨。

2003年,县纪委遇到一件相当棘手的案件,有人举报原桑植卷烟厂领导班子集体贪污公款。

“只要关系到国家的利益,不管涉及到谁,都要查。”钟立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
“要查这个案子,纪委某些人只怕是不想干了。”一时间,县纪委身陷漩涡、指责、谩骂、威胁接踵而来。钟立带领的一个办案组更是处于漩涡的核心,外出时经常会有几个不三不四的人跟着,常接到一些威胁电话。压力是难以想象的。在最困难的时候,张家界市纪委派人坐镇指挥,并派出人员对办案人员进行暗中保护。

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,真相终于查清,这是一个集体贪污、私分公款100多万元的窝案,共有8人受到开除党籍处分,其有包括时任县委常委、常务副县长在内的4名处级干部。

党有党规、国有国法,立党为公就是办理每一个案子,不能一丝一毫地走样,要让党和人民放心。这就是钟立做人与做事的原则。

在纪检这个岗位上,人们见识到的是他的清廉本色。

全县开展经济环境集中整治,钟立为一家企业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不少难题,该企业负责人到钟立办公室看望他,悄悄留下一个厚厚的信封,里面装着一沓现金。钟立说:“对你们工作给予支持,为你们创造好的环境,是我们的职责所在,你这样做,是看扁了我!”在钟立的教育开导下,这位负责人惭愧地收回了信封。这样的事情钟立每年都要遇到好几次,每次他都婉言拒绝了。

他不是不需要钱。他需要,而且非常需要,他的家境清贫,甚至是生活艰难。儿子刚上大学,每年的学费不少;父母体弱多病,每年要花费高昂的医药费;因企业改制,爱人也办理了内退手续,每月只能拿点基本生活费,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一套房子还是90年代的房改房,墙面已斑斑驳驳、地面还是水泥地面,几把老式的木沙发油漆已经脱落,一台旧电视已经用了10多年,一直舍不得更换……

但是他心中装着的是党的利益、人民的利益,较之个 人利益,孰重孰轻,他心里最清楚。

2008年,县某局局长因经济问题被调查。该局长是桑植的名人、红人、县委委员、市县人大代表,关系错综复杂。案件审理时,对涉案的 -笔3万元资金定性问题出现分歧,有的建议定受礼,有的认为是受贿。钟立坚定地认为:这里面有权钱交易,应严格按照党纪规定,按受贿定性,以严肃党纪。县纪委常委会采纳了他的意见。他持这一观点的同时,也将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。

有人说:受礼、受贿都是收钱,为啥非要跟人过不去?家乡有人来质问:前年我们村修水泥路,不就是该局给予的支持吗?还是你帮忙找的这位局长呢!别人的恩情不能忘,不然人家会骂你忘恩负义的!送走乡亲,关上门,他不禁泪流满面。钟立本是有情有义之人,但让他以牺牲党纪来报答私情,他又何以面对“忠诚卫士”的桂冠!最终,市纪委、县委都支持了县纪委的处理意见,该局长被开除党籍。

纪委副书记这个职位,就像一块砺剑石,将钟立心中的正义之剑磨得锋利无比:“纪委的职责就是为了纯洁党的队伍,纪检干部要做冲锋在前的先锋。”几年来,钟立直接办理的典型案件就有30多件,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。

在纪检这个岗位上,人们见识到的是他的高尚节操。

钟立长期在县里重要部门工作,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。但他手中的权力,却一尘不染。

他妹妹、妹夫下岗多年,靠低保和打零工过日子。妹夫为他捐了肝脏,挽救了他的生命,是亲人,更是恩人。妹夫是家中的顶梁柱,但自从捐献肝脏后,身体变得虚弱,妹妹成了家中的支撑。妹妹曾找到他,希望他出面帮助找个工作。钟立心中何尝不是承受着煎熬,但他只得愧疚地对他们说:“我不是不知道你们的困难,只是因为我是搞纪检的。正人要先正已,我托关系走后门,今后怎么挺得起腰板,讲得起硬话呢?”年迈的父亲专程从老家来到儿子家中,握住钟立的手说:你妹妹下岗了,你给她再找个单位吧!她一家人可怜啊!”钟立含泪安慰父亲: “没有过不去的坎,我会帮她想办法的。”

人非草木,孰能无情?钟立的内心是苦涩的。哪个哥哥不疼妹妹?生死之恩谁能忘却?但妹妹作为下岗工人,买断了工龄,再换单位就违背了政策,是搞特殊化,他不能让亲情和恩情变成以权谋私的理由。钟立把对家人的愧疚深深埋在心底。他所能做的只能是,帮助妹妹、妹夫到一些社会职业介绍机构找点临时性的工作;逢年过节,从微薄的工资收人中拿出一点钱,给妹妹的孩子买些文具,算是对亲人的补偿,对自己心灵的慰藉。

他是纪检监察的守望者,更是廉政建设的创新人

行动源于思想,卓越成于品质。钟立的一切,并非一朝一夕所能造就。说到他,不能不从头说起。

2000年1月,一纸调令,钟立来到县纪委工作。初来乍到,一些朋友、同事好意提醒他:“你怎么往那里跑?纪委的事得罪人,往往吃不了兜着走。你想过没有?”他回答得如此有力:“党的干部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。纪委是搞纪律检查的,如果说对那些敢于得罪党纪法规的人我们都不敢去得罪,我们还能做什么?”

他孜孜以求,恶补纪检业务知识,短短的几年时间,他成为了纪检监察的行家里手。每一次审理案件,他都能按照法纪条文准确定性;每一次和被查处对象谈话,他总能把别人说得心服口服。

桑植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,财政十分拮据,纪委工作经费困难。他在工作中,敢于坚持原则,严守财务制度;带头坚持标准,务求勤俭节约。2006 年,纪委办案室的两位同志外出长沙办案。当时,县里规定,出差生活补助每天仅12元。两位同志返回后,将超标的吃住发票拿来要求报销。钟立看后,坚持只按标准予以签字报销,他说:“我理解你们办案的难处。但是作为纪检监察干部,首先要以身作则,带头遵守规章制度,不然怎么去监督检查别人呢?”那两位同志听了,深受触动。此后,这样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。

他对别人要求严格,对自己更近乎苛刻。每次到外地出差,一大碗饭,一碗米粉,他就能应付一顿;一张硬板床,一把沙发椅,他也能度过一夜。在县内下乡,他经常搭乘公共汽车。

在他管理单位财务期间,每年都要为单位节约经费数万元,公务接待费实现了零增长。

钟立分管廉政教育,每年都要找受过处分的干部回访谈话,几年来,他帮助过的干部有30多名,其中有3名干部又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。

“每次查处一个干部我们都很心痛。惩处不是我们的工作目标,教育、保护、挽救干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。”他看到一些很有作为的年轻领导干部落马,不免感到既惋惜又痛心。那时,正值中央提出了建立健全教育、制度、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,钟立思索着如何创新预防腐败机制,在他与有关同志的努力下,桑植县纪委在预防腐败方面 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的举措。

——2004年,桑植在全省率先出台“一把手”“三个不直接分管”(即不直接分管单位财务、干部人事和工程项目建设)的规定。

——2007年,实施“老区清风”廉政文化建设工程,倡导廉政文化“六进”、廉政歌曲学唱、廉政短信发送等活动,为革命老区的廉政建设吹来一阵阵清风。编写、学唱廉政歌曲开创了中国廉政民歌的先河。

——2008 年,对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实行“廉政体检”。这是他在病危期间,根据自己的患病经历结合纪检工作悟出来的成果,就是把医院的健康体检流程应用于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上,分常规体检、集体问诊、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加强干部监督。

——2009年,桑植试行纪检监察案件公开审理、特邀审理,把案件审理与推行阳光党务结合起来,案件审理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,整个审理过程更加公开透明,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充分有效的保护。

不正之风面前横刀立马,人民群众面前呕心沥血

青山掩映的山城,横刀立马的贺龙元帅像,遵劲有力的字体:钟立。这是钟立为自己设计的名片,出身农家的他,总是把群众的疾苦记在心上,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头,他保持着自己质朴的本色,当好群众的贴心人。对那些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,他总是立马横刀,毫不退让。

曾经有一段时间,桑植县医疗市场相当混乱,老百姓为了少花钱看病,血汗钱被一些不法庸医骗去。钟立听闻异常气愤。一次,接到群众举报,瑞塔铺镇有人非法行医。钟立带领纠风、卫生等部门的人立即赶到该镇。被举报人在镇里开了一家私人诊所,无证照、无从业资格简陋的房间杂乱无章,手术台上血迹斑斑。“把生命当儿戏!先查封!”钟立怒不可遏。被举报人极不配合,提着一瓶酒,当场猛喝几口,借着酒性破口大骂:“那么多人都在搞,偏偏要查老子的,什么意思?”并边骂边打电话。几分钟后,一辆面包车疾驰而来,直接冲到毫无防备的钟立面前,在场的人都惊叫起来。钟立却纹丝不动。车上跳下几个黄毛小伙,为首的叫喊:“哪个不要命的要封店?”气焰甚是嚣张。“是我!我们在执行公务,哪个敢拦,哪个敢以身试法的,就冲我来!”钟立义正词严。自古邪不压正。几个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灰溜溜地走了。

最终,这家非法诊所被依法取缔。那一年,医药市场整顿工作相当艰难,每到一处,都要经受指责、谩骂甚至威胁,钟立硬是带领一班人先后取缔4家、整改5家诊所。

钟立对老百姓的疾苦却是时时刻刻在心上,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他们持忧解难。他在走马坪乡调研时,偶然了解到滚水峪村缺水。全村500多群众,雨天不定期吃山塘水,晴天要到5里路外的地方去挑水。这里又是一个移民村。有一个70多岁老母亲天旱背水,摔断了腿住院。他便6次去县水利局反映情况,找领导,找工程技术员,7次去村里察看施工,投资8万多元,修了水池、铺设了管道,让群众饮上了安全水。通水的那天,村里架了个扩音话筒,让钟立讲话。他拿着话筒没有讲话,唱了几句歌:也有老母亲,也有心上人……歌唱不下去,他眼里闪着泪光,放下了话筒。

山河可以改变,生命会有生息。唯有不变的是信仰,是忠诚。钟立,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,用自己的赤胆忠诚,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谱写出一曲回肠荡气的生命之歌!

分享到:

©中共邢台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邢台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04731号-2